
明天是成大新生訓練的日子。
今天很多家長帶著大一新鮮人前往報到。
昨天瀏覽LOHAS樂活雜誌其中的一篇文章,是作家劉克襄所寫的,內容描述 劉 老師到花蓮玉里鎮的市集與布農族原住民阿婆的一些對話與感想,記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,當劉克襄發現阿婆一包蛤只賣50元,遠比他認知這包蛤應該有200元的價值來得便宜,阿婆也希望他買,讓她能有一些收入,單從價格的角度應該是可以買的,但礙於 劉 老師待會即將要搭自強號回台北,因為這些蛤無法保鮮擔心腐敗因而拒絕這樁買賣,當然文中提到他與布農族對話內容才是文章關鍵之所在,但文章最後,最讓劉克襄深深遺憾與扼腕的,竟是沒有花50元買下阿婆那包蛤,帶著些許的悔恨與惆悵回台北。
經過昨天颱風外圍環流雨水的肆虐,今天總算晴朗炎熱,中午時刻行經小東路與前鋒路口,車子因為紅燈而停了下來,眼前看見的是一位媽媽拖著行李,背著背包,後面跟著女兒一樣拖著大包小包,從我面前拖曳而過,我知道這是一位即將體驗大學生活的成大學生,陪同的是,一位不放心女兒的母親,帶著不捨的心情跟著來到台南,兩人今天來瞧瞧府城慵懶的面貌。
當兩人跨過30公尺 長的斑馬線,炙熱的太陽把他們幾乎給曬暈了,尤其又有一堆行李跟著他們更是雪上加霜。當紅燈轉綠燈的同時,我油門一踩,心想「的確尷尬,只剩約500公尺 就可以到達後火車站的成大新生報到處,叫計程車不太划算!」5秒後…我後悔了,「我應該載她們的」,「他們搭我的便車只要15秒就到了」,「母女倆會不會把我當壞人而拒絕我」,「我要不理他們還是回頭呢」這些聲音在我腦海裡此起彼落交錯呼喚著。最後,我想起 劉 老師的文章,我不想遺憾, 劉 老師不是自強號的司機,縱使想要回頭買蛤卻也無法下車,而我是車子的駕駛,握有駕馭方向盤的權利,我不想讓錯過這幕劇情而成為局外人。因此,我將車子回了頭,停在他們母女的跟前,下了車,這時女兒走在前面,我向前打聲招呼問說「你是不是要去成大報到的新生呢?」,「是阿!」,「我剛好也往同一個方向,我載你們一程吧,尤其天氣又這麼炎熱。」我看得出來一位十八歲的小女孩面露懷疑的眼神是想要拒絕我的,而他母親在後面竟馬上脫口而出「好啊好啊,謝謝你」,我心想「真是熱斃了,否則以一位媽媽更有社會歷練的世俗看法,在女兒面前剛好把我當教材,不劈頭拒絕我才怪!」我再一次向他們解釋,我只是順路,若不妥沒有關係。最終,他們還是相信我的真心。在車上,我問母親「你們從哪裡來的」,「台北」「考上什麼科系呢?」「文學,不過要轉系,這不是她要的,本來打算重考的。」就在這一段談話中,15秒,我也就開到了目的地,停好車,將他們的行李卸下,母親問我貴姓,我遞了張名片給她,並禮貌性的問她貴姓,「我姓張,真的很謝謝你」,「就剛好嘛,再見囉!」我說。
關上車門,我輕嘆一口氣,對照 劉 老師的心境,我沒有遺憾…